一、正颌后人中变长:成因与规避策略
(一)人中变长的核心原因
上颌骨垂直发育过度 + 推进距离失控
若患者本身存在上颌骨垂直向过长(如 “长面综合征”),医生术中过度推进上颌骨,会导致上唇到鼻尖的距离(人中)视觉上拉长。例如,正常人中长度应为下巴长度的 1/2(约 12-18mm),过度推进可能使比例超过 1:1,显老态。
软组织代偿不足
上颌骨后退后,上唇软组织未能同步调整,导致人中皮肤松弛堆积,形成 “假性变长”。
(二)如何避免人中变长?
术前三维测量:的医生会通过 CT+3D 建模测算颌面推进极限,例如上颌前突患者推进距离通常≤5mm,避免超过软组织可代偿范围。
联合唇部整形:对高风险患者,术后可同期进行 “人中缩短术”(如鼻基底埋线提升),调整人中比例。
二、正颌后瘪嘴:两大主因与修复方案
(一)瘪嘴形成的两大机制
颌骨后退过度
典型:拔除 4/5 号牙后,前颌骨整体后退超过 8mm,导致唇部失去骨骼支撑,出现 “月亮脸”(下颌前突 + 上唇内陷)。
咬合关系紊乱
术前反咬合(地包天)患者,若术后未调整咬合平面,下牙过度前伸会挤压上唇,形成瘪嘴。
(二)瘪嘴能否?
可逆性瘪嘴:
术后 3-6 个月内因肿胀消退、体重下降导致的暂时性瘪嘴,通过营养补充(如高蛋白饮食)和唇部按摩可逐渐。
不可逆性瘪嘴:
因骨骼后退过度导致的性瘪嘴,需二次手术(如自体脂肪填充上唇 + 颌骨微调)修复,费用约 2-5 万元。
三、医生操作不当的高危信号
术前评估缺失
未使用头颅侧位片测量 SNA 角(正常 82°±3°),盲目推进颌骨。
术式选择错误
对轻度凸嘴采用复杂术式(如 Le Fort I 型截骨),增加并发症风险。
软组织处理忽视
未同期进行肌肉附着点调整(如降下唇肌复位),导致术后唇部运动不协调。
四、正颌手术避坑指南
医生资质核查
要求查看 “正颌手术资质”(需具备四级手术资格),优先选择口腔颌面外科(如北大口腔、华西口腔团队)。
术前模拟方案
要求医生提供 3D 手术模拟视频,明确颌面移动距离(如上颌后退≤5mm,下颌前移≤3mm)。
术后管理协议
签订 “并发症修复协议”,约定若出现人中过长 / 瘪嘴,医院提供免费修复。
五、真实参考
1:上颌前突患者接受 Le Fort I 型截骨 + 颏成型术,医生严格控制上颌后退 4mm,同期进行上唇肌肉悬吊,术后人中长度维持 16mm(下巴长度 32mm),比例协调。
2:地包天患者术后因下颌前移过度(6mm)出现瘪嘴,二次手术植入人工骨粉垫高上颌前壁,配合玻尿酸填充上唇,自然形态。
结语
正颌手术中人中变长和瘪嘴并非必然结果,核心风险源于医生对颌面解剖的理解不足与术式选择失误。建议求美者选择具备数字化手术设备(如 3D 打印导板)和丰富的医生,术前通过 “模拟手术 + 软组织预测” 评估,大限度降低并发症风险。如有疑虑,可要求查看医生近 3 年正颌的术后 1 年随访照片,确保技术可靠性。
